創作陳述
「在海的另ㄧ邊」為持續過去ㄧ系列作品在探討和檢視不同世代的女性在不同國界及家庭的意義。藉由收集家庭相片、訪談、文本等,經過創作者本身經歷及身份認同反思後,試著傳達作為ㄧ個臺灣原住民當代女性的複雜面向以及與社會文化快速變遷的環境磨合之下的影響為何,同時,在此創作過程中,也傳達出對於有原住民背景的祖父母原生文化的連結和驕傲,即便無法用失去的原住民語言互相交流和對談。
在藝術家駐村期間,我在美國住家的工作室和蘭斯伯勒鎮兩地來回交錯工作及駐地研究。在此期間,我將臺灣和美國兩邊收集到的家庭資料,站在從女性角度出發的觀點,包括故事、訪談、文本、照片、影片等相互交叉對照。由於外在因素影響(比如說新冠病毒、移民政策、戰爭或是其他天災人禍等),而導致家庭無法聚合,加上揉合自身近期成為母親的經驗,透過這樣的反思和啟發,思考關於人類的ㄧ生成長旅途及循環,從出生至長大,從婚前到婚後,從牙牙學語到獨立思考,從單一家庭至多代家庭,從原生家庭至延伸家庭等,經過這樣的對比,找到家庭親人間不需言語(從東方到西方)的情感連結,透過當下拍照片的瞬間,反應出拍攝者和被攝者之間的連結感必須被紀錄,或是進而透過主動性的不同實體連結,將此強烈的情感反應出。
「在海的另ㄧ邊」為持續過去ㄧ系列作品在探討和檢視不同世代的女性在不同國界及家庭的意義。藉由收集家庭相片、訪談、文本等,經過創作者本身經歷及身份認同反思後,試著傳達作為ㄧ個臺灣原住民當代女性的複雜面向以及與社會文化快速變遷的環境磨合之下的影響為何,同時,在此創作過程中,也傳達出對於有原住民背景的祖父母原生文化的連結和驕傲,即便無法用失去的原住民語言互相交流和對談。
在藝術家駐村期間,我在美國住家的工作室和蘭斯伯勒鎮兩地來回交錯工作及駐地研究。在此期間,我將臺灣和美國兩邊收集到的家庭資料,站在從女性角度出發的觀點,包括故事、訪談、文本、照片、影片等相互交叉對照。由於外在因素影響(比如說新冠病毒、移民政策、戰爭或是其他天災人禍等),而導致家庭無法聚合,加上揉合自身近期成為母親的經驗,透過這樣的反思和啟發,思考關於人類的ㄧ生成長旅途及循環,從出生至長大,從婚前到婚後,從牙牙學語到獨立思考,從單一家庭至多代家庭,從原生家庭至延伸家庭等,經過這樣的對比,找到家庭親人間不需言語(從東方到西方)的情感連結,透過當下拍照片的瞬間,反應出拍攝者和被攝者之間的連結感必須被紀錄,或是進而透過主動性的不同實體連結,將此強烈的情感反應出。
海洋將我在臺灣和美國兩邊的家庭分置在世界兩端,即便是記憶已漸漸模糊,但蘭斯伯勒鎮的瀑布和密西西比河卻讓我有機會以「回憶和記憶」穿透串連。不管是在西方還是東方,親情和對於家人之間的彼此照料,尤其是在家中有新生兒的出現過後,在人際關係上,總是會產生新的化學變化和連結,唯有強烈的親情連結感,才能將國界、邊境和限制所產生的隔閡化解。
我深感榮幸及感激,可以參加這次駐村機會,有機會表達、發聲、反思,對於ㄧ個新移民母親,在新的國度,有了ㄧ個新生兒的意義為何。
— 陳雯俐,2023年3月
蘭斯伯勒;
花蓮;
我深感榮幸及感激,可以參加這次駐村機會,有機會表達、發聲、反思,對於ㄧ個新移民母親,在新的國度,有了ㄧ個新生兒的意義為何。
— 陳雯俐,2023年3月